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变性疾病,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帕金森病是不可逆的症状会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得了帕金森该怎么办呢?
一、什么是帕金森?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常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概括总结其运动症状就是“慢、抖、僵”,其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二、帕金森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什么呢?
1.坚持锻炼
平时适当运动,比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慢跑、游泳等。建议时间为30-60分钟,强度适中,以轻微的疲劳感和出汗为宜,每天1次,每周5天以上。锻炼双手、平衡功能的训练、坚持练习舌头重复伸出和缩回、左右移动,有利于语言障碍的训练。
2.饮食清淡
多吃芹菜、西红柿等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防止便秘,多食用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植物油、坚果、豆类和红枣等。
3.保持乐观心态
要保持乐观心态,家属及照料者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对病人多鼓励多支持。帮助病人重拾生活信心,回归社会。
4.避免接触农药、杀虫剂或重金属。
5.日常安全
帕金森患者居住的房间要减少屋内家具的摆放。浴室、卫生间里,要及时安装防滑垫及安全扶手,睡床不宜过高。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认知障碍后生活常常不能自理,还会出现无法自己吃药,不辨方向,表达困难,依赖性强,需要家属协助及严密监护。